村网通总站 陈度村 chenducun.nync.com 欢迎您!
近几年,国家落实精准扶贫政策,推进脱贫攻坚战,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,“精准扶贫”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,与此同时,医疗扶贫相关政策也推出并贯彻,在“精准扶贫”建设上,瞄准扶贫队象,进行重点施策。
为了解菏泽市贫困地区农村常见病基本情况,助力医疗扶贫,7月15日,烟台大学“药乡行”爱心医疗服务团顺利抵达菏泽市成武县九女集镇河里王村,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
医疗资源缺乏,卫生条件落后
调研活动第一站,队员们来到河里王村卫生室,采访从医四十多年的申世华大夫。
申大夫,1974年走出村庄参加“赤脚医生”培训班,1976年参军在部队当了六年队医。部队退伍后,申大夫背着两箱医书返乡帮助村民。年轻时候,他撑一把雨伞,挎一个急救箱,冒雨到村民家中上门看病。如今,年纪大了,在卫生室坐诊。
申世华大夫在河里王村卫生室坐诊。
近年来,卫生室曾接待过许多年轻的医生,“咱们卫生室啊,来过好多有真本事的年轻人,他们懂好多外边大城市的新玩意儿……”
遗憾的是,每次都是申世华默默地目送他们离开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留下来的只有申世华大夫一人,申大夫无疑成为河里王村卫生室资历最老的医生。
“这么多年来,咱们村里医疗卫生条件正在不断进步,但远远赶不上城里的条件。村里就只有这几种药,很多时候,我也是无能为力。”申世华大夫介绍说,一台数字血压计,几支温度计,十分有限的医疗资源。
据介绍,周围几个村庄的卫生室也都是类似情况。
防治知识不足,就医意识薄弱
“我平时从不打针吃药,我什么毛病都没有,身体特别好,他们那些人可都赶不上我……”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感到很自信。
通过两天走访,队员们发现,河里王村村民在常见病防治方面,存在严重不足。这里的村民一般小病小痛全靠扛,对于就医问诊存在明显的抵触心理。即使发现自己生病了,一般都是自己先服用常备药,不会去就医。是否对症下药,全靠经验。
队员们在村内走访调研。
“我可抵不住生病那么难受,只要感觉自己快要感冒,我肯定要先吃上药做好预防,我这么做得对吧。”“我也是要吃药,可受不了那么难受,一般家里常备着头孢,再不行的话就去打一针。”村民们告诉实践团队成员。
团队成员介绍说,实际上,预防性疾病用头孢类抗生素,完全无益,对于大多数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来说,使用头孢是没有必要的。有些患者为了追求早日康复,会主动要求医生打点滴,这也是很不明智的。
正确的做法是,感染比较轻的应选择口服用药,只有感染比较重的才选用静脉给药,且通常采用静脉滴注,而尽量少用推注。这样做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。
经济压力过大,过劳现象普遍
据悉,河里王村土地类型属于强碱性土地,农业并不发达。大部分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,将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,由“经济收入低”间接引起“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”问题,这就使原本经济困难的小村庄雪上加霜。
为了生存,当地政府和村民都在积极谋出路。依靠政府“精准扶贫”项目支持,村里特殊贫困户联合建成一批农业大棚,让土地亩产量有所提升。同时,在村党支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,村民们自发建成砖窑厂,使村内无业村民获得了赖以生存的渠道。
村里依旧有多数破败老屋。
“我就是因为年轻的时候给村里挖水渠,落下了老毛病,现在岁数上来了,腰腿都不好使喽。”村里的王会计聊起了村庄的过去。
据王会计介绍,“当年村里为修建水渠,全村的老少爷们全部出动,所有人都不分昼夜的拼命赶工期,也都因此落下不同程度的疾病。”
在村民中,尤其是中年男性村民,腰肌劳损、腰间盘突出和关节炎发病率高于全国农村地区平均水平。六十岁以上男性村民,高血压、高血糖发病率偏高,高血脂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精准下乡扶贫,医药稳步先行
“家里没有人啦,就我自己,我可是没钱吃药。今年乡里发了我降压药,真是感谢村委,感谢乡里啊……”孤寡老人刘阿婆对实践团队说。
刘阿婆,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,她没有子女,老伴也已去世十几年了。村里像刘阿婆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。因为腰腿疼痛难耐,刘阿婆无法行走太远距离,下乡义诊的大夫听闻刘阿婆的情况,随即上门为阿婆体检,以最高的国家减免政策为阿婆医药报销。
刘阿婆在接受采访。
据悉,国家要求的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”正在菏泽市农村普及推广,依据国家施行不同的减免政策,成武县各个行政村的签约活动得以良好进行。根据规划要求,在2017年,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将达到30%以上,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%以上。到2020年,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,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,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。